找到相关内容82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药王菩萨本事品浅释〔宣化上人讲述〕

    围绕所住之处。 生莲华中宝座之上。不复为贪欲所恼。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。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。得菩萨神通。生法忍。 这人便将化生在莲华之中,生在宝座之上。再不为贪欲所烦恼,再不为...。修道先要没有贡高我慢的行为,没有嫉妒障碍的心理,学菩萨慈悲喜舍的精神。 心中没有一切尘垢,就能得到菩萨的神通,和生法忍。何谓生法忍?简要言之,不见有少法生,不见有少法灭,忍可于心。 ...

   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

    |药王菩萨|药王|功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6/1845154205.html
  •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要义

    不如是直截矣。 经文:“我本因地,以念佛心,入生忍。今于此界,摄念佛人,归于净土。佛问圆通,我选择。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” 此段对问圆通。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入生法忍,念佛为因,生法忍为果。以念佛心入生忍,是上求。今于此界摄念佛人,是下化。佛问圆通,大势至菩萨对以不择他法,惟择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众生识心有八,六根既摄,六识不行,七识但执八识见分为我,虚无自体,惟...

   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录自慈光半月刊

    |地藏|超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2139385177.html
  • 往生净土与思惟苦集谛的关系

    ,围绕住处。生莲花中,宝座之上。不复为贪欲所恼,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,亦复不为骄慢、嫉妒诸垢所恼,得菩萨神通生法忍。”佛语证明,往生之后,不再被贪、嗔、痴、慢、嫉五毒所恼乱,能获得生法忍,必定超离...娑婆世界的痛苦和极乐世界的安乐,就可以体会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和往生的殊胜利益。   《阿弥陀经》说:“其国众生,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”《无量寿经》也说:极乐世界连痛苦、苦恼、恶趣、魔恼的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净土|苦谛|集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06513219040.html
  • 平常心的般若禅观

    空寂,当下既得“生法忍”;若于法上远离分别,当下即入“不二法门”。以前有一位禅师顿悟这生法忍之不二法门,说了一句绝世名言:“真如界内觉生佛之假名;平等性中自他之形象” 解脱的境界中超越了众生与诸佛...世俗化、生活化、简易化等品质,促进了中国禅宗追求大乘入世精神的信仰价值趋向。平常心亦名妙宝心,它是临济的“佛法多子”;六祖慧能指出之“正与么时”;《金刚经》的“应所住而生其心”;楞严经的“如幻叁摩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般若|平常心|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22424634863.html
  • 法的本质永恒不变 方法随着时代在改变(1)

    心安时,那就是现量的生活。  安祥生 安祥住  问:“生法忍”是什么意思?  答:生法忍,就是安祥,而且是安祥得很彻底,可以说从此不再起分别心,不再起任何执着,这就是生法忍生法忍就是离执禅定和执禅定,到了漏尽、到了没有任何执着就是生法忍。所谓没有任何执着,就是不再执着生死、是非、得失、好坏、美丑等等,只有一颗灵明寂照的心,那就叫生法忍。  人心不死 道(安祥)心不生  问:平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0944278.html
  • 试论楞严经三种渐次之修证(节选)

    即获生法忍,从是渐修,随所发行,安立圣位,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。”  日常修持中,我们往往不能违其现业而是顺其现业,身口随着心念的转动变化令六根追逐六尘,起惑造业,与法不相应,于道不得益。因此学...只见十方国土,皎然清净,如琉璃内高悬明月一样,身心洒脱;任何牵挂,身量心量,周圆法界,情与无情,同体不分,心佛众生二,获大平等大安乐,所有十方诸佛之秘密圆满清净神妙,皆现于中,证生法忍,不见有少...

    释义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1845644.html
  • 平常心是道:心行清净,事事无碍,应世利人,这是修行者的根本目的

    《语录》里,用有为与无为、迷与悟、识与智等来类比“生灭门”与“真如门”,最终用“生法忍”来代表“一心”。他说:“若心取法,即涉外因缘,即是生灭义;不取诸法,即是真如义。声闻闻见佛性,菩萨眼见佛性,了达二。名平等性,性有异,用则不同。在迷为识,在悟为智;顺理为悟,顺事为迷。……俱了心及境界,妄想即不生,妄想即不生,即是生法忍。”对待“修”与“不修”,也要“俱了心及境界”,不生妄想。因此,马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050094.html
  • 从南顿北渐公案看祖师禅的发展方向

    以佛教真空妙有相圆融、同证生法忍作为禅宗南北之争的最终归宿:“真空者,是不违有之空也。……妙有者,是不违空之有也。虽各述一义,而举体圆具,故违也。”他期望后学克服偏执一边的局限性,以慈悲为怀,融通诸宗,十分感慨地说:“哀哉!此方两宗后学经论之者,相非相斥,不异仇雠,何时得证生法忍?今顿渐禅者亦复如是,努力通鉴,勿偏局也!”【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二,《大正藏》卷四八,404b。】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952675.html
  • 正性离生

    关键字  1、正性离生。2、菩萨位。3、世第一法。4、三三摩地。5、生法忍。  一、前言  菩萨道,是要发菩提心,受菩萨戒,行六波罗蜜、四摄。而菩萨修行经历的时间,依“声闻佛教”说,是“三大阿僧祇劫”;...正性离生”。“正性离生”,或说名“正性决定”、“菩萨正性离生”。那么,什么是“正性”?什么是“离生”?如何是“决定”?入“正性离生”是在什么阶段呢?“菩萨位”是初发心即是吗?还是得“生法忍”才入“...

    戴裕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5456556.html
  • 你知道佛陀的七种第一义么?

    第一义境界。复须中品转识成智而入超二见境界。 佛子悟后起修,由大乘生忍生智进修生法忍而入初地,复于初地依十无尽愿、百法名门等修入二地;于二地主修增上戒学圆满而入三地,于三地主修增上心学(定学)圆满,具足四禅八定、四无量心、五神通等而入四地;四地起皆是增上慧学,皆是境界法、所得法。于三地满足时起,菩萨能取俱解脱果而故意不证,留惑润生——不断润生爱,继续进修生法忍;直至六地圆满前,方取证灭尽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0488069.html